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全国66个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推荐名单,我市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衲制技艺非遗工坊榜上有名。
(资料图)
孟津区南石山村唐三彩生产车间 (资料图片)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全国66个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推荐名单,我市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衲制技艺非遗工坊榜上有名。我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,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灿若星辰,在致力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基础上,我市通过“非遗+旅游”“非遗+文创”“非遗+研学”等跨界融合新模式,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,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非遗力量。
传承非遗文化,助力乡村振兴
走进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,街道旁和农家小院的屋脊上、门楼上,到处都有精美的唐三彩摆件,仿佛进入了一座露天的唐三彩陈列馆。
唐三彩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近年,南石山村的众多三彩工艺美术师,将非遗这一传统文化与文创相结合,开发出“唐宫夜宴”“动漫大白”“卡通十二生肖”等特色文创产品,不仅让非遗得到传承与发展,还带动了产业兴旺、村民增收。
“栾川豆腐制作技艺”张盘豆腐作坊、鸡冠洞豫西小木作非遗工坊、制陶工艺非遗工坊……在栾川县,依托各类非遗项目成立的非遗工坊,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前不久,全省首批“非遗助力乡村振兴”试点市、县(市、区)名单公布,栾川县榜上有名。该县积极推动“非遗进民宿”“非遗进校园”,打造了重渡沟农耕村、“走马灯”非遗研学基地、陶湾镇“非遗会客厅”等特色非遗项目,推动非遗在促进就业增收、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挥作用。
如今,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我市深入挖掘传承、创新利用非遗资源,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,推动非遗工坊、非遗街区等建设,持续涵养乡村文化生态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。
“非遗+旅游”,推动文旅融合发展
雕叶为画的左丘叶雕、笛箫漆艺坊的传统民俗乐器体验、六千剧院的河洛戏曲吟唱……走进洛邑古城景区,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非遗活态展示,满足了游客的体验性、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。
“洛邑古城景区已进驻2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实现了‘用园区涵养非遗,以非遗浸润园区’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目标。”洛邑古城景区相关负责人说,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,也赋予旅游业更多活力。
近年,我市积极推动“非遗+旅游”融合发展,在让古老非遗“活”起来的同时,也为非遗传承增添无限可能。
策划推出“文明之源、根在河洛”等研学旅行精品线路,打造“研学洛阳、读懂中国”研学旅行品牌;规划设计以河洛非遗项目、河洛文化遗址为支撑点的专题特色旅游带;打造行知古今、洛阳八大关、河洛非遗行等系列旅游线路……非遗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,衍生出不少“非遗+”文旅新业态,推动文旅融合发展。
加强保护传承,展现非遗魅力
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,现有洛阳水席制作技艺、唐三彩烧制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,洛阳海神乐、民间剪纸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项,伊尹的传说、东关双龙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0项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0余项,覆盖非遗名录全部10大类。
如何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?业内人士表示,应抓好“传”与“承”两个环节。抓好“传”,就是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。近年,一些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年老体弱、人走技失的困局,因此,应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体系,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,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;抓好“承”,就是要打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基础,可以找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切入点,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渠道,进行非遗文化传播推广。
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,下一步,我市将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力度,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、文物保护、生态保护等融合发展,推进非遗进景区、进民宿、进校园、进社区等,丰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业态,让非遗融入群众生活,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,让非遗文化展现时代魅力。
标签: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全国66个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推荐名单,我市段氏传统手工布鞋衲制技艺非遗工坊...
“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”2022年,是汉魏洛阳城遗址正式开展考古发掘的第60个年头。自1962...
今日洛阳晴天到多云,西北风2级到3级,气温-3℃到6℃。
近日,省教育厅公布关于2022年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省级遴选结果的公示。
28日,洛阳市政府与河南联通签署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,并揭牌成立河南联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洛阳分院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