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洛阳:让历史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更“火”起来

  • 2022-06-09 09:06:01 来源:洛阳网

近年,一处处大遗址从“文物保护单位”变为“考古遗址公园”,实现了从“保”起来到“美”起来的转变。进入新时代,如何让大遗址“活”起来更“火”起来?近日,记者对此进行采访。

开栏语

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。近年,我市作为遗产资源大市,立足国家战略、结合本地实际,积极探索遗产保护与活化的洛阳模式,推动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。今起,本网开设《让遗产“活”起来 绽放新时代光彩》栏目,展现自进入新时代以来,我市在遗产保护和活化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就。

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片区,我市拥有隋唐洛阳城等7处大遗址。近年,一处处大遗址从“文物保护单位”变为“考古遗址公园”,实现了从“保”起来到“美”起来的转变。进入新时代,如何让大遗址“活”起来更“火”起来?近日,记者对此进行采访。

美轮美奂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鲁博 摄 (资料图片)

变“被动”为“主动” 大遗址逐渐“美”起来

前段时间全员核酸检测,市民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广场上排队做核酸检测的场景意外走红,“洛阳人去做核酸检测就像去上朝一样”的外地网友点评,让不少本地人心里美美的。

3年前,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,很快就进入洛阳的文化地标“顶流圈”。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选择在此实景演出,正是其强大文化吸引力的体现。

曾参与应天门遗址考古发掘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高级技师张如意,见证了“应天门”在新时代的蝶变。

“当时,应天门遗址的夯土台基就暴露在地表,除了简单的围墙,几乎没有其他保护设施。”张如意回忆,20世纪90年代,应天门遗址东阙台基上长有灌木杂草,遗址西阙台基旁建有一些石棉瓦房。

转变发生在2005年前后,当时,我市结合国家有关政策,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从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变。此后,在大量资金集中投入、实施环境整治和本体保护、推进“考古遗址公园”建设等举措的推动下,二里头遗址、汉魏洛阳城遗址等多处大遗址实现从“保”起来到“美”起来的转变,如今不少已经变成具有文化气息的美丽公园,成为洛阳新的城市文化地标。

[1] [2] [3] 下一页 尾页

标签: 文化遗产

推荐阅读

今日精选:工行济宁分行落实“三进三暖”加大信贷支持力度

今年以来,工行济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工作部署,坚决扛起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与使命,...

每日看点!工商银行自贸区支行:领会精神实质 服务实体经济

1日,工商银行自贸区支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。

每日短讯:洛阳: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

近日,《洛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公布实施,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,加强行政执法监...

全球讯息:杨骁到偃师区开展巡林调研

1日,市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杨骁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,到联系分包的国有洛阳市偃师区山张林场开展巡林调...

点赞!南寨社区陈世军夫妇为独居老人赠送爱心蔬菜包

“看看这青菜多新鲜,拾掇得多干净,够俺吃三天了!”昨日上午,伊滨区李村镇南寨社区一位老人打开一份...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房产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商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