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青少年上网问题不应成为父母与子女间“战争” 需要给孩子自主权

  • 2021-08-23 13:27:59 来源:新华日报

眼下,暑假过去大半,不少家长已按捺不住孩子终于可以返校的喜悦。然而,由于疫情影响,部分城市将推迟开学时间;同时,“双减”工作的有力推进,意味着“神兽”们即使开学,也会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课外时间;上网课成为新兴教学方式,增加了青少年“触网”的机会。多重因素叠加下,家长们的旧难题迎来新升级:如何有效防止孩子沉迷网络,引导他们健康成长?

粗糙的“阀门”——

关不住孩子对网络的强烈好奇

陆筱,外表瘦弱文静,却一度被女儿驯成了“虎妈”。女儿上初中时,有段时间喜欢在B站追看最新的剧集,陆筱苦口婆心劝阻无效,一气之下把手机和iPad“摔得烂烂的”,这才“治”住了女儿。

陆筱不敢掉以轻心,前车之鉴就在身边。朋友的孩子,在网吧组队打游戏不亦乐乎,夜深仍不归宿,父母焦急万分。幸好孩子在网吧门口被“多管闲事”的警察碰上,经过一番询问,才联系上父母。网上的新闻更是触目惊心:有些孩子沉溺于网络,又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,陷入饭圈应援、校园霸凌、豪掷千金打赏主播的成长“泥潭”。每次看到这些新闻,陆筱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担忧。

“我们家有一两年是‘禁网’的,不装宽带,也禁止孩子接触手机,没想到孩子放暑假回老家,也不嫌弃外公的老人机,结果‘干’掉了800多元的流量费。”小虎的父亲宋志苦笑着说。作为网络“原住民”,00后们对互联网有着深入“基因”的亲和依赖,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,智能手机、板电脑得到广泛应用,增加了父母们“围剿”的难度。

给手机、板电脑设置密码或直接锁在抽屉里,拿走路由器的电源线,要求孩子只有在自己眼皮底下时才能玩一会儿手机……父母费尽心思,孩子们“见招拆招”:一轮轮乐此不疲地破解密码,趁父母不注意时“见缝插针”地玩网页版小游戏,以查题目、上网课为由借走手机……几乎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类似的“猫鼠大战”,家长们和“神兽”斗智斗勇、心力交瘁。

疫情加剧了这场战争的“胶着”状态。居家防疫,人们与网络的黏大大增强,孩子需要上网课,也就顺理成章地拥有了更多“触网”的机会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互联网台普遍采用的防沉迷系统也就是“青少年模式”,日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。

“青少年模式”自2019年3月在主要短视频台和直播台试点上线,在使用时段、时长、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做出规范。这一模式在各网络台上的具体设置并不完全相同,但通常包括:进入或退出模式需输入密码;每次使用时长累计不能超过40分钟,如需继续使用,则需再次输入密码;每日22时至次日6时,如要使用短视频APP,也必须输入密码。“青少年模式”通常还禁止使用台的打赏、充值、提现、直播、发布观点等功能。而内容方面,推送给用户的也多为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学课程、科普知识等。

然而,随着众多媒体的深入调查,许多台的“青少年模式”纷纷现出“原形”:部分APP一经卸载重装,“青少年模式”便恢复成普通模式;孩子偷偷用大人的身份证号对游戏账号进行实名认证,大人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提示;夜间进入某视频台的“青少年模式”,选择忽视提示后,仍可正常观看;部分台“青少年模式”下推送的内容存在着低幼化和品种贫乏的问题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由于该模式存在诸多缺陷,家长们普遍弃之不用。

“难道孩子会自觉选择‘青少年模式’?即使家长事先设置好了这一模式,难道孩子不会想方设法地‘破防’?”28岁的屠康有一个即将升入初三的弟弟,为了管好这个孩子,全家人“披挂上阵”。在屠康看来,爱玩和反叛是儿童的天,一扇未经精心设计的“阀门”,不可能抵御住孩子对网络世界的强烈好奇,家长们也决不可能把这扇极其重要的“阀门”,完全交给逐利的资本。何况一些台的“青少年模式”正变得过犹不及:以战争、暴力为关键词,屏蔽掉优质战争剧、推理剧,这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来说,算不算得不偿失?

难走的“衡木”——

想要快乐童年又怕孩子“自我放飞”

每个家庭里,围绕互联网展开的战争,没有硝,却同样激烈。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,记者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疲惫与纠结。

矛盾、撕裂、争吵、仇视、隔阂……这些往往是“战争”带来的副产品。“你会发现这场战争是没有赢家的,家长受到的伤害看起来小一些,但这背后的代价是孩子对你失去了亲和信任。”宋志说。没收儿子的iPad之后,父子间冷战了很长一段时间。

这场与互联网相关的“注意力争夺战”,远非“上不上网”那么简单,它更深层地触及了家庭的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问题。究竟何为“好的教育”?宋志觉得自己的经历代表了这一代家长的共同困惑:“我们父辈大多奉行‘棍棒底下出孝子’,我后来虽然考上了很好的大学,但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和父亲很疏远。等到我有了儿子,我想能不能至少先给他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?结果儿子彻底‘放飞自我’。现在,教育对我来说变成了走衡木的艺术:要给他画地为牢、立下规矩,又不能让他感到被压制。所有的家庭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这种衡。”

教育也是一种叙事,通过叙事,家长们将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。但面对11岁的女儿,985高校毕业的胡先生感觉到“失语”。胡先生的女儿时上网主要是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,或用有声书APP听三国、水浒评书,这本来令胡先生感到欣慰。但随着女儿过度沉迷和小升初的临,他不得不向女儿说“不”:“问题是,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让她明白其中的道理。她太小了,不知道学的意义,我也不能告诉她‘不愿吃学的苦,就要吃生活的苦’,这对孩子太残酷了。”

另一方面,当代家长普遍理解孩子对互联网的热爱。这届青少年看似“万千宠爱在一身”,但生活轨迹局限于学校、家庭和辅导机构,和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很少,饭圈文化、游戏成瘾的乱象背后,也有孤独幼小的心灵对融入社群、展开社交、获得认同的渴望。何况,互联网本身,也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

友友的父亲曹允刚是南京大学1999级学生,踏入大学校园时正值互联网在中国开始普及,“当时南大图书馆有400万册藏书,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,但当我检索某一具体门类的图书时,发现书不仅数量少,而且核心内容几乎都被引用过。和书相比,互联网是无比浩瀚的信息海洋,我的所有同学都迷上了网上冲浪,也喜欢逛西祠胡同论坛和南大小百合BBS,甚至曾经真诚地为‘千年虫’危机担忧。毫不夸张地说,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,激发了我们对世界的探索欲和参与感,也改变了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。作为互联网的受益者,我不希望再让我的孩子退回单一的课本知识里,那只会让他变得浅薄狭隘。”

不论家长的态度如何,互联网早已成为青少年在学校、家庭之外的“第三课堂”。一位父亲告诉记者,他女儿从小就喜欢上网追动漫,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后来女儿从美院毕业时,果断选择了更辛苦也更快乐的动漫原画师行业。在这位父亲看来,互联网是时代的馈赠,是孩子了解世界、发现自我的窗口,许多新兴业态、奇思妙想就诞生于看似虚度光阴的上网“冲浪”中,“把孩子隔绝于网络之外,表面上看是净化了孩子的世界,实则也斩断了他们深入世界的触角。”

教育的“第三条路”——

从“要我”到“我要”,给孩子自主权

青少年“触网”,家长们在“管制”和“放飞”之外,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?

“前两天孩子老师打来家访电话,夸我家顺顺自主学的内驱力比较强,不论面对什么功课,她总是劲头饱满,从不需要老师督促。”说起女儿,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掩饰不住欣慰和骄傲。并且,他从来不会收走女儿的手机。

“顺顺其实也很喜欢上网。她喜欢看英文电影、刷抖音,也爱玩‘第五人格’,一种当下小女生们都喜欢玩的游戏。我觉得没必要反对孩子上网,网络是孩子和外部世界、和小伙伴的‘接口’,关键是如何帮助孩子培育起正确的时间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。”张鹏说。从顺顺刚上小学起,张鹏就给她设计了“时间银行”:科学评估顺顺完成学任务所需的时间,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后,剩余的时间交由她自己支配,如果学拖沓、磨蹭,留给玩耍的时间就相应地减少。这样,张鹏完全不必担心女儿会偷玩手机——她知道时间在流逝,赢回来的时间都将是自己的。

不是家长要我怎么样,而是我自己要怎么样—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。张鹏认为,让孩子学做“时间的主人”非常重要:“我一直反对家长把孩子的一天排得满满的。有的家长好像就见不得孩子闲着,连发个呆也不行,负荷满满的孩子看起来过得挺充实,实际上是被外部的手推着往前走,自己内部的学惯并没有建立起来。许多孩子还因此学会‘磨洋工’:你不让我玩,那我就这么耗着,反正到了晚上10点我就得上床睡觉。”

同样的道理,比起“青少年模式”被动式的信息过滤,帮助青少年建立主动自觉的“不良信息免疫力”更重要。张鹏时会把一些热点新闻随手转发给女儿,然后请她做个3分钟的语音点评,女儿也很乐意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:“当她了解到那些娱乐明星并非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,而是受制于资本和流量的裹挟,她很快就形成了自身肌体的免疫力:我才不要做偶像,我还是做我自己。”

陆筱曾一气之下摔烂女儿的iPad,女儿气得好几天没和她说话。陆筱很快发现,强硬的“断网”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而亲子间正常沟通的管道一旦出现裂痕,往往要花费数倍心血才能修复。陆筱渐渐放弃了张牙舞爪的“虎妈”架势。当看到女儿刷短视频,她会故意撇撇嘴,嘲笑她看“土味小视频”,女儿便觉得不好意思;等“逮”到陆筱也刷短视频的时候,女儿便报以同样的“嘲讽”,陆筱也会心地放下了手机。

南师大教育科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殷飞,从专业角度对青少年上网的相关问题给出了建议:青少年时要形成规律的作息,早晨固定时间起床,晚上准时睡觉,白天及时完成作业,最好能够养成运动的惯;父母要和孩子就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召开“家庭会议”,培养孩子主动积极自控的能力,帮助他们明确“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”;家长还要对孩子的学状态、学结果和日常情绪保持关注,一旦发现问题要和孩子进行及时、理的沟通,妥善解决问题。

其实,青少年上网问题不应成为父母与子女间的“战争”,教育的本质是“农业”而非“工业”,这意味着通过日复一日的浇灌和照料,缓慢耐心地培养起孩子的惯和价值观。对青少年来说,他们需要学会主动拒绝诱惑,适度远离网络世界带来的“即时满足”,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。(冯圆芳)

标签: 多重因素 沉迷网络 健康成长 触目惊心

推荐阅读

今日精选:工行济宁分行落实“三进三暖”加大信贷支持力度

今年以来,工行济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工作部署,坚决扛起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与使命,...

每日看点!工商银行自贸区支行:领会精神实质 服务实体经济

1日,工商银行自贸区支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。

每日短讯:洛阳: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

近日,《洛阳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》(简称《办法》)公布实施,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,加强行政执法监...

全球讯息:杨骁到偃师区开展巡林调研

1日,市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杨骁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,到联系分包的国有洛阳市偃师区山张林场开展巡林调...

点赞!南寨社区陈世军夫妇为独居老人赠送爱心蔬菜包

“看看这青菜多新鲜,拾掇得多干净,够俺吃三天了!”昨日上午,伊滨区李村镇南寨社区一位老人打开一份...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房产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商业